价值中立[说]在20世纪已走得如此之远,以至于发展出一个逻辑实证主义学派,他们断言,仅有的经验事实便是感觉事实,真理只关乎感觉且只能为感觉所“检验”(checked),而价值是纯粹情绪性的“胡说”(non-sense)。哲学(如果这个词还被使用的话)实际上被等同于物理科学;实验,寻求概括和预测感觉资料之变化的数学公式;而自然则完全成了非精神性的,并中立于任何为善或为恶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绝不白做任何事情,与亚氏相反,这种现代思想认为自然做一切事皆是白做。[1]
尽管如此——伯特兰·罗素在其著名文章《自由人的崇拜》中那么鲜明地描画了这一点——至少有两个事实未被动摇。人实际上亲历价值,人对科学学科的忠诚——即使是对科学之实证主义的歪曲形式——便是精神价值的例子,这种学科既是严密的又是崇高的。如果在任何意义上人不是自然的部分便是自然的产物,那便必须承认自然产生价值,且与价值相容,尽管培根对自然之最后原因的消除是与此相反对的。为理解自然规律,人一开始必须忘却一切价值,但不可忘却科学真理的价值!无论如何,为能获得对自然的完全理解,人必然以记住他所合理地看重的一切而告终。如果他未能记住,那么他作为人和作为哲学家就都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