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位农民与撒旦签订了一项经济成功协议,然后招募著名演说家丹尼尔·韦伯斯特将其从合同中解救出来 爱德华·阿诺德Daniel Webster沃尔特·休斯顿 Mr Scratch简·达威尔Ma Stone西蒙妮·西蒙Belle吉恩·洛克哈特Squire Slossum约翰·奎尔伦Miser StevensH B·沃纳Justice John HathorneFrank Conlan Daniel StoneGeorge Cleveland Cy Bibber安妮·雪莉Mary Stone威廉·迪亚特尔、Charles L Glett斯蒂芬·文森特·贝尼特威廉·迪亚特尔Argyle Nelson丹·托西罗 Joseph H August伯纳德·荷曼罗伯特·怀斯Van Nest PolglaseEdward Stevenson参考资料1942年获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Academy Awards)最佳配乐(剧情类):伯纳德·荷曼(Bernard Herrmann)最佳男主角(提名) 沃尔特·休斯顿制作公司:William Dieterle Productions [美国]发行公司:雷电华影片公司 [美国] (1941) (USA) (theatrical)Astor Pictures Corporation [美国] (1952) (USA) (theatrical) (re-titled) (re-release)Embassy Home Entertainment [美国] (video)Nelson Entertainment [美国] (laserdisc)RCA/Columbia Pictures Home Video [美国] (video)标准收藏 [美国] (2003) (USA) (DVD)上映日期: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细节)美国 USA 1941年10月17日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premiere)美国 USA 1941年10月29日瑞典 Sweden 1942年10月5日奥地利 Austria 1945年德国 Germany 1947年美国 USA 1952年7月1日 (re-release)丹麦 Denmark 1955年7月4日斯蒂芬 文森特 班尼特1937年永恒的经典短篇小说使影片在标准版的作品中享有红地毯式的待遇 威廉 狄特尔的这部充满灵感的作品证明了在1941年并非只有《公民凯恩》才是电影界的奇迹 影片在内容上可以说是一个寓言 故事来源于欧洲自中世纪以来就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将灵魂出卖给魔鬼以换取荣华富贵 在班尼特之前最著名的当属浮士德的故事,还有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忏悔的梅莫特》等等 这个故事原型之所以流传广泛,是因为寓意深刻,揭示的是人性中最深刻的矛盾冲突:灵与肉 从基督教出现以来,灵与肉的冲突就成为西方文学中的永恒题材 福音书里耶稣经受撒旦三大试探,第一项试探就是被带到旷野禁食40天,撒旦说:你若真是上帝的儿子,上帝必不会让你饿死 耶稣说:人活着,不光靠面包 意即人活着还得有信仰,有精神追求,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物质欲望的满足 韦伯斯特在“法庭”上为杰贝兹的辩护,阐明灵魂的意义及其与自由的关系,这种说教一般来说是违反文学创作的惯例的,然而在影片里却丝毫不让人觉得枯燥生厌,相反却具有一种强大的震撼力 这是因为他的辩护紧扣剧情,打中了陪审团的要害,合情合理 的确,正如中国话所说:魔由心生 魔鬼只存在于人的心中 人如果没有灵魂——这里应做广义理解,不是迷信意义上的灵魂,而是人的精神追求——人就如同行尸走肉,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自由 影片对矛盾冲突的处理尤为精彩 杰贝兹把灵魂卖给魔鬼,白纸黑字的契约,铁证如山 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一直想知道的就是他怎样才能得救 这个扣怎样才能解开 对非西方观众来说,这个谜尤其难解,也许会以为韦伯斯特到哪去学几招魔法,跟魔鬼硬对硬地乾 没想到作者巧妙地设想了“法庭审判”的解决方法,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对观众来说,这部影片让人们生动领略了美国的法律文化——连魔鬼做坏事也遵循法律程序,败诉后也乖乖地服从陪审团的裁决 这在中国简直难以理解,魔鬼凭其强大的魔力,把灵魂直接抢走不就得了 还费恁多事 这就是思维习惯、文化传统的不同 对于美国(及整个西方)文化来说,合法契约高于一切 影片在形式上是很传统的,即线性叙事结构,没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各种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的花招,诸如时空跳跃、意识流,视角变换等等,然而却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魅力 这让人不得不再次思考艺术的真正本质是什么